我也不是第一次垂头丧气了。
不同平行線上的點滴 原創故事 #2
第一次认识安,是在初一那一年。
那时候的安还是个内向、不爱说话的女孩。她没有什么知心朋友,只有几个在需要作业答案时才会找她的朋友。我们都略有听闻,她的父母刚离婚,所以她性格安静,但也从没有人主动和她交朋友。安走路时总是低着头看地上,但却从来不会撞到前面的障碍物。“你怎么老是低着头,地上有什么吗?”我有次在下课时走到低着头走路的她身边说。
“啊?...嗯,有吧。”那时候的她似乎有些错愕地答道。我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“有吧”,是有蚂蚁?还是有小石头?后来我才知道,她害怕别人的目光,不希望看见别人在看自己,也不希望与别人对上眼睛。只有低头的时候,她才能看见自己。对她来说,地板能映照出她的样子(这也是我们都无法拥有的技能吧),让她能感到安心。
就这样和安在同班的情况下,我们从初中毕业了。后来,机缘巧合下我们也上了同一所高中,甚至又是同班同学。当时的我想着,班上总会有人跟你考一样的高中,但那些人不一定会是你希望的人。
上了高中后,安变了——她变得开朗、自信、嘴边总是挂着微笑、身边围着很多朋友,她走路时终于像其他人一样抬头挺胸,所以我再也没看过她低着头走路,没看过她再次看着地板上“映照”出的,自己的身影。
当然,这是个好的变化,因为安的改变,她从那个看似胆小懦弱的阴沉女孩摇身一变,变成了万人瞩目的开朗女孩。
高中毕业后,我再也没见过安。
出社会后,我在北京一家杂志社找了个职位,虽然不是什么高薪族群,但这种日子也让我感到舒适。一日,我被公司派遣到一个讲座会办事。讲座会举办在长沙,我舟车劳顿了一番才到达。
到了讲座会会堂,一位女士吸引了我的目光——在如此富丽堂皇的会堂里,她的打扮却不是很正式,扎着低马尾,穿着仅仅只是一件宽松毛衣和七分裙,以及一双平底鞋。我凝视着她一会儿,她似乎注意到了我,与我面面相觑。正当我尴尬得想挖个洞爬进去时,她却对我微微一笑。我才发现,她就是曾经和我同班六年的安。
也许是已经对上眼了,基于礼貌,我到她身边坐下。 “没想到还能遇到你。”她笑了笑。我默默端量着她,她的笑容与高中时阳光般的样子似乎有些不一样,似乎像是从阳光挥洒的日子变做了乌云漫天,却还要装做阳光很快会再现一样。黑眼圈潜伏在她深褐色的双眼下,让我不禁怀念起高中时那个双眸清亮的她。毕业七年,我们也不是什么年轻的女孩了,而她除了有女人成熟的气息外,还有那种不该在她这个年纪感受到的无奈与憔悴。
从我们的对话中得知她现在在一家企业公司当上班族,这样的职业和她高中所希望的有些不一样,所以她也不是很快乐。“但是,至少薪水还不错。”她道,好像薪资已经成了决定她人生的唯一条件。她告诉我,她一直想去威尼斯旅行,以她的储蓄来看,她确实是绝对有能力到威尼斯旅行的,但是工作太忙,她无法抽身开来。我想到我虽然薪资不比她高,但至少我不像她一样被束缚在工作中,像笼子里的鸟,缸里的鱼,被绳子拴住的狗一般。
我们聊到了讲座会结束,当时已经是傍晚五时,想到回去北京还要坐好久的高铁,不愿就这样回去,所以我邀约安一起到附近一家咖啡馆。她有些犹豫,面带难色地说:“啊?我回去还得赶每天的工作内容呢...” 那一刻,我好像看见了当时那个低着头的她的影子。我不想为难她,毕竟照顾工作是好事,所以我点点头,与她道了别。
我走到街头的另一端时回过头,看见了那一幕——低着头走路的她。是什么时候开始,安又变回了那个在地上寻找自己的她?我暗自想着。她走得很慢,又或者说很沉重,感觉好像有人把枷锁拷在她的双脚上。今天一整天,我都没看见她真正的笑颜,几乎都是强行挤出来的、不是很好看的笑。她似乎变回了初中的那个她,甚至更糟。
这时,她停了下来,看了看路边生气蓬勃的树。那时候,我觉得这个画面形成了对比。她拿起了手机按了按,这时,我的手机响了。是她透过刚才互换的电话号码打给我了。
“你走了吗?如果可以,我想去喝咖啡。”电话的另一头,她小心翼翼地说道。我答应了她,然后一起到那家我原本就想去的咖啡馆。
她点了一杯美式咖啡。我拿着手机拍着咖啡,随口道:“你怎么喝那么重的咖啡呀?待会儿怎么睡?”她不假思索着说,“我没打算要睡啊。”我讶异地看着她,这才知道,为了工作,她付出了不仅仅是自由,还有睡眠、甚至健康。我有些内疚,毕竟她为了陪我到这里,浪费了时间。她摇摇头:“不关你的事,是我想来的。一直都很累,也没什么消遣,难得有个人能陪陪我。”说完,她看着她的美式咖啡淡淡一笑。这一刻,她一定看到了咖啡里的自己,这一刻,她才算是真正的微笑,尽管那只是一个不仔细看就看不出的微笑。
凝思片刻,我放下手机:“高中时的你不是这样的呀,什么时候开始,你变得如此丧气?”
她先是怔住了,然后才苦笑着回答我,“我也不是第一次这个样子了。” 她那么说的时候,心底一定在颤抖,我想着。
她开始和我诉说很多事情。初中的时候,她父母因为经济问题的不合而离婚,她过得不是很快乐,世界对她来说很乏味,自然而然也没有心情交朋友。后来长大了,了解一件事:人要过得好就要会装。她不要想像父母那样,活了快半辈子,还要因为经济问题不合而分开,多么可笑。于是,她装阳光,装开朗,装自信。只要装的真实,大家自然而然就喜欢她,也许这样,她可以离“过得好”更靠近。入社会后,她才发现,社会是如此压抑和残酷,不管自己怎么装,回到头来,她终究还是那个与世界抗争的那位一点也不开朗自信的她。父母的离异让她在初中那几年奋力与自己的内心抗争,可她从没发现,那段时间给她带来的影响,足以让她与自己和世界抗争一辈子。
安的一切,让我想通了前段日子在电影院看的《秒速五厘米》。当时的我一头雾水故事内容,但现在我终于明白,故事中的主角——总是不快乐的远野贵树,就存在与这个世界里的各个角落,就和安一样。远野活在压抑的东京社会,与心中不愿放手的执念抗争,所以总是不懂得如何去快乐,也不愿变得快乐,为了他的执念——明理,远野放弃了自我,这样的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尝到幸福的滋味。而如今的安,和远野如出一辙。
“有时候,你只是被过往影响产生的执念蒙蔽了心灵而已。”我正色道,“没必要把它握在手心里,学会张开手掌吧。”
安抬起了头看着我,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。最后,她只是莞尔一笑。那一笑,我始终无法理解是装的,还是真心的。
七时三十分,我与安在咖啡馆前面道别。她离开前,回头向我鞠了一躬。
那晚,我乘上八时二十五分钟的一趟高铁。我透过窗户看见了无数颗距离我好远好远的星星。我们原本就是宇宙中的星尘,机缘巧合下,我们成为了地球上的生命,我不知道外星人是否存在,但我知道,我是存在的,我是星尘里诞生的奇迹,被冠上了生命的名号在地球里生存。听起来如此神圣美好,可多少人每天漫无目的地活着,活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死去。这样的人退休后却也不知道要感受什么样的美好,赚的钱摆在眼前,也只能在分配财产的时候留给下一代,年轻时想用钱来体验的快乐在这时候也显得无力。然后不久后又回归尘埃,一生之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,因为每天皆是如此。
这样,真的是生命的意义吗?
我想,我还不太清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。我只知道,我要在我还活着的时候,我要感受生命的温度。除了要做我得负责任的事情,还要尽情感受快乐的滋味。也许,回到北京后,喝一杯热巧克力吧。
会有一天,有人爱着这样的自己。
ReplyDelete一直都有的。
Delete